《心意更新》Odering your private world
 
于我个人而言,这是一本最不像灵修书籍,却是讓我得着最多的一本书。之所以对这本书有如此高的评价,是因为这本书著實写出了我的心路歷程,並讓我對過去有許多的反思。
 
野心vs呼召
 
我說這本書寫出了我的心路歷程,甚至是我的人生經歷,其實一點都不為過。全職步入教會服事之前,我在企業從事管理工作。又讀過屬世的商學院學習商業管理。所以,野心家的哪一套遊戲規則於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。目標導向和數據說話幾乎已經流淌在我的血液裡面。而這些屬世的東西帶進教會服事中的時候會成為一種災難。因為這些東西正在讓我成為教會的『野心家』,給身邊弟兄姊妹的生命帶來的不是建造,而是傷害。
 
直到有一天,我看到一起植堂的同工陸續選擇離開的時候。我重新反思自己做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麼。如果人受傷了,離開了,不信了。會眾數量增長又有什麼意義,奉獻再多又有什麼益處。神呼召我出來難道不是為了造就我的弟兄姊妹,一同來經歷祂的作為麼?
 
Gordon說压力和病症是區分野心家還是神呼召出來的最好判斷。(32)我早些年在職場的時候,為了追求成功透支自己的身體。得了很嚴重的基礎病,在現今的醫生看來屬於伴隨一生的不治之症。每當我壓力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,就會開始便血。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。保羅說『神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、就过于自高、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、就是撒但的差役、要攻击我、免得我过于自高。』這不治之症或許就是神加在我身上的刺吧。
 
那段時間,壓力很大。於是毫不意外,我又開始便血了。我不得不在神面前反思自己,我究竟在追求什麼。就如Gordon所寫,我是一個彻头彻尾的野心家。我想控制一切,用尽一切手段,不达目的不罢休;我是一個被囚于金笼子里的人。永远不会享受一个宁静、有条理的内心世界。我在追求高位,而非服事人。(38)
 
於是,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动机,努力回到起初神給我的感動。感謝主,接下來兩年多的挑戰並非減少了,甚至變得更加複雜。因為隨著服事的深入,植堂的發展,不得不面對與主堂的關係以及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。但感謝主,正如作者所言,我們若回到神的呼召裡面就不懼怕壓力。因為,被召的人有来自内心的能力,能站立的稳。
 
于是,我让自己安静下来。其实是不得不让自己安静袭来。重新聆听天父的声音,只有内心有条不紊的人才能听见这样的呼召。我一方面不断叩問自己的內心,起初究竟為何離開屬實的職場,來到教會全職服事。一方面尋求神究竟要讓我做什麼。感謝神,祂託付給我的始終是對生命的建造,這成為我服事的一一切動力之源。這為我帶來內在的平安和勇氣。就如施洗的约翰一樣,即便在受到攻擊时,面臨失业时,仍能有勇氣堅守自己內心的感動。
 
事實上,在後來的服事中。我的服事不斷受到挑戰,特別是在中國內地特殊的政治環境下。既有外在的政治壓力,和疫情帶來的影響。又有教會內部分堂與主堂牧養的張力。這確實讓我和同工面臨許多的攻擊,甚至有被停掉服事的威脅。但感謝主,讓我有力量和勇氣在其中讓我憑著良心的平安講誠實話。讓我不斷回到起初最為核心的問題,是神給我的核心『究竟如何做對弟兄姊妹們生命的建造最有利。』若是認定對弟兄姊妹們的生命有幫助,定是合神心意的,就不需要有任何猶豫不決。若是斷定對弟兄姊妹的生命沒有建造,定是不合神的心意,就一件都不要做。
 
若是以此做出的決定會讓我有任何個人的損失,我願意承受。如作者所言,我願做神忠心的管家。就讓让基督兴旺,我愈加衰微。愿我隐藏在基督荣耀的背后,在我身上只彰显基督的荣耀。感謝主,這也是我所認定的。(5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