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:
在这一段经文中,耶稣用了几个比喻来说明神的道、神的国。但其中最难明白的,并不是这几个比喻的内容,而是耶稣使用比喻的目的。第11-12节说:「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,若是对外人讲,凡事就用比喻,叫他们看是看见,却不晓得;听是听见,却不明白;恐怕他们回转过来,就得赦免。」难道耶稣不愿意每一个人都明白神国的道理吗?还有,祂使用比喻,是要隐藏什么呢?耶稣来到世上,不就是要传讲天国的福音,那么若天国的道理说得不清不楚,人又如何能领受呢?
其实,耶稣的心意当然是「愿意万人得救,不愿一人沉沦。」然而,耶稣也非常看重人听道的态度。因此耶稣讲完撒种的比喻之后说:「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」(参9节)在第24节,耶稣又说:「你们所听的要留心。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,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,并且要多给你们。」最后,第33节也记载:「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,照他们所能听的,对他们讲道。」所以人们「如何听」和耶稣「如何讲」有非常密切的关连。对于掩耳不听的人,结局就是「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。」(参25节)
的确,耶稣的话语有时并不容易明白,门徒也常常是愚顽的,因此,ㄧ颗谦卑求问的心非常重要。经文记载,有许多人在耶稣那里聚集,要听耶稣的教训,然而,当耶稣说完了撒种的比喻,许多人不明白这比喻的意思就离开了,只剩下一些真正跟随耶稣的人。第10节说:「无人的时候,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祂这比喻的意思。」不明白的人离开了就永远不会明白,如同得着宝贝打不开就扔了;只有那些跟随耶稣,又不断求问的人,才能打开并得着宝贝。
在撒种的比喻中,耶稣说明了人心对于听道、领受真理的四种态度:撒在路旁的、撒在石头地上的、撒在荆棘里的、撒在好地上的。(参14~20节)如果我们的心不对,神的道就不能在我们里面成长,真理就不在我们的心中显明。
耶稣来到这个世界,用祂自己的性命宣扬福音,祂岂是要将福音隐藏呢?耶稣使用比喻,正是要显明我们的心是否愿意寻求真理;寻求的,真理必向他显明。
回应
主啊!惟愿我们有ㄧ颗温柔领受的心,赐下智慧和启示的灵,使我们真认识祢。
祷读
马可福音四章24~25节
又说:「你们所听的要留心。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,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,并且要多给你们。因为有的,还要给他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。」